当前位置:主页 < 学会动态 < 行业新闻

走进学会

【国医大师论坛】新时代中医药人要勇担历史使命

发布时间:2019/3/20 9:57:20 发布人:

       •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,其基本观念、思路方法、表达方式等,能够全面、系统、完整地保有中华文明的基因,值得每一个中医药人研习之,坚信之,笃行之。

  •中医药的发展一直有一个基本规律,就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自我纠正。当前,中医药发展急需解决沟通障碍、模式障碍、药材难题三个问题。

  •使命很神圣,问题很现实。谁能很好解决了这些问题,谁就是中医药行业的弄潮儿,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,谁就完成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。

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“经过长期努力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,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”。在这样一个时代里,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历史最好时机。作为新时代中医药工作者,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,笔者认为除了立足本职工作,精研医技之外,还应该认真深入学习中医药文化以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,并要明确当前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几个障碍,努力想办法突破障碍,更好地促进中医药发展,更好地担负起中医复兴的历史使命。

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人的营养液、化浊茶

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“八观”

  中医药文化源于《易经》,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。概括来讲,我认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“八观”。

  天人合一观

  天人合一思想始终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主导地位,渗透在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之中,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。中医文化受整体思维的影响,奠定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。主要体现为:天人同源;天人同构;天人同道。

  形神相俱观

  我国古代大哲学家范缜认为:“形者神之质,神者形之用;是则形称其质,神言其用,形之与神,不得相异也。”中医文化受中国古代哲学形神观的影响,认为形体与精神不可分割,只有形与神俱才能称之为完整的人。

  所以中医不只是看有形的病,更重视无形的病,不仅仅重视调养肉体,更重视调养精神,中医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人的“七情”是内伤的重要因素。这是中医独特的地方。

  以人为贵观

  “人为贵”是中医药文化人文精神的主旨。“济世救人”是对中医药文化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。中医药文化的最低价值目标是对人无伤害性;中医之道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天下太平,关注社会和谐稳定,呈现的是对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崇高追求。

  大医精诚观

 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写《大医精诚》以启迪后人,精是对医生的职业技能要求,诚是对医生职业道德的要求,我个人理解,所谓诚,不仅是对病人要“诚”,对自己也要“诚”,要培养振兴中医药文化的自觉,坚定对中医药文化的信念,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,不断升华自我的人生价值。技精德诚,方为大医,两者缺一不可。

  动态平衡观

  中医古代哲学的阴阳平衡观和五行生克制化是中医的核心观念之一,自然界的最高法则在于平衡,而人体同样是这样。所谓健康,就是人体的一个动态的阴阳平衡而已。

  内因主导观

  在发病观的认识上,中医侧重“内因”,如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,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。”在治疗上,注重对人体正气的调动,即以调动疗法为主,而不是以对抗疗法为主,这也是中医长期以来重视养生保健的初始思想,即努力保持人体的正气旺盛,人的正气充足。

  防病未然观

  即“治未病”,中医是健康医学,而不仅仅是疾病医学,中医不仅仅研究病,更侧重研究人体健康,不仅仅治已病,更侧重“治未病”,许多病很难治疗,但可以预防。

  “治未病”不仅对于患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,对于国家来说,也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,可以更好地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。

  和谐共生观

  中医讲究“以人为贵”,不是“人类独大”,中医一直是崇尚自然的,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,是与自然界命运相关的共同体,即所谓“以类合之,天人一也”。

 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开路先锋

  中医药文化几乎和中华民族同龄,数千年一路相伴走来,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对于当下和未来,中医的意义也十分重大:一是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言,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站稳脚跟的重要支撑。二是对于中医药而言,它传承着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基因,是继承创新中医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,也是实现中西医结合、形成当代整体医学的重要精神支柱。

  中医药文化的基本观念、思路方法、表达方式等,能够全面、系统、完整地保有中华文明的基因。中医药文化凝聚着中国古代哲学智慧、健康养生理念、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,能够全面、系统、完整地护佑中国古代科学成果。可以说,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开路先锋。

  “柔润疏降”化解思想之浊毒

  前几天有学生问我,他说:“老师,现在很多年轻人学中医静不下心来,基础还没有打好,就总想着创新,行情都不清楚,就想着创业,怎么才能引导他们先认真学习,再想其他?”

  我认为,用浊毒理论来解释,就是年轻人心中有浊毒,蒙蔽了方寸净土,心之浊毒有两种,一曰阳毒,就是愤怒、烦躁;二曰阴毒,就是私欲、妄想。心有阳毒则浮躁难静,心有阴毒则妄想丛生。这两种浊毒都是对人生和事业极为不利的,当然,野心和雄心只在一念之间,浊毒和精微原本同出一源。无欲无求的人现实中很少遇到,这样的人也不会推动历史的进步。关键是怎么把控这颗方寸之田,少受浊毒之袭扰,清净明亮,以此统御你的意志和行动。对于这样的年轻人,我想送他们四个字来化解心中之浊毒,即柔、润、疏、降。

  柔,即所谓柔能克刚。对待年轻人,不要直接批评,要讲究策略。

  润,即所谓润物无声。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,慢慢熏陶他,感化他。

  疏,即所谓堵不如疏。气机不畅,百病丛生。解决思想问题,开导很重要。年轻人有想法,是值得赞赏和鼓励的,然后问他,想怎么创新,在哪里创新?有没有创新的观点或想法,支持这些观点和想法有什么依据,这些依据从哪里找到?并鼓励他去创新观点、找依据。

  降,即所谓降龙伏虎。龙即相火,虎即肝火,就是让他们适当地去掉欲望和浮躁。整个过程就是积淀的过程、打基础的过程,也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过程。

  相较于西医,中医非常重视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作用。笔者认为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,中医药文化既是我们中医人的营养液、滋补剂,又是败毒散、化浊茶,让我们始终秉持崇高的理念、保持昂扬的斗志、坚持正确的道路,不忘初心,将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。所以中医药文化值得每一个中医药工作者重视,我们一定要研习之,坚信之,笃行之。

新时代中医药人急需解决三个问题

  当前,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大好时机,中医药将是未来我国各行各业中发展机遇最好的行业之一。投身于中医药领域,做好传承与创新,将是中医药人一生中最好的黄金机遇。年轻人要重点把握这个趋势,积极地参与到中医药发展事业中来。

  中医药的发展一直有一个基本规律,就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自我纠正。这种自我纠正也是一种创新。毋庸置疑,当前,中医药行业还存在不少问题,但这意味着,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带来创新机会。再换言之,既然有问题,就说明传统的方法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甚至导致了这些问题,因此,就需要我们当代的中医药工作者来解决这些问题。

  使命很神圣,问题很现实。如何完成使命?就是要解决某一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,起到历史性的推动作用。我认为谁能很好解决了这些问题,谁就是中医药行业的弄潮儿,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,谁就完成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。我认为,中医药行业目前还存在三个问题需要解决。

  破解沟通障碍,让全民都爱上中医药

  普通民众之所以对中医药缺乏兴趣,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:一是中医的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,很多术语即便是专业人士有时也讲不明白;二是中医的概念太抽象,看不见摸不着,只能将之归类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。不能言传其实是指还没有真正掌握或悟透它。但现在年轻一代的中医对中医经典普遍缺乏精研的兴趣和耐心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,作为一名有责任有义务将往圣绝学传承下去的中医药工作者,就必须突破这个障碍。

  同时,我们能否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诠释中医药,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科普中医,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,让中医不再是冰冷空洞、苦涩无味的古代文字,而是能看得见、摸得着的贴心朋友,让中医的表述变得有温度,从而拉近与群众的距离,让群众慢慢认识它,进而认可它、坚信它。

  破解模式障碍,促进中医药企业发展

  中医药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一直没能有效地突破。这和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,但并不绝对。中医药发展需要企业发展,企业发展需要商业模式创新。年轻人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有着非常敏锐的视角,但也希望年轻人不要把创新商业模式当作核心工作。

  商业模式是一种商业选择,而不是价值选择。商业模式只在企业发展的某一个阶段起到关键推动作用,但并不能始终起到关键作用。企业依然需要在技术、产品、服务方面塑造核心竞争力。如果不注意这一点,企业会走向“成也商业模式,败也商业模式”的道路。

  破解药材难题,夯实中医药发展之基

  有人说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。中医和中药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很大的问题,制约着中医药行业的发展,存在着隐患。这个问题由来已久,需要用创新的思维来解决,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和中药材企业能尽早破解这一难题,夯实中医药发展的根基。

  以上三大障碍是当前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主要原因,也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。希望更多有良知、有实力、有梦想的中医药团队和个人参与进来,用大家共同的智慧破解它。如果能在以上四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,我认为无论是对于中医药事业,还是对于团队和个人,都善莫大焉。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@ 2005-2020 中民瑞康健康产业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. 中医药原创技术分会备案序号: 京ICP备15046755号-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