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< 养生知识

走进学会

【王兵】王氏刺络、宫廷经穴手法传承及祛瘀生新疗法

发布时间:2022/11/3 14:13:17 发布人:中医药原创技术分会

王兵_01.jpg


王兵,男,江苏人,祖籍山东,宫廷御医传人,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祛瘀生新疗法研创始人,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培训中心老师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培讲师,中医保健调理师,徐州市孔子学会理事。

王兵自幼喜爱医学,2003年随御医嫡系传人庞承泽研习《宫廷经穴手法》,发表了多篇医学论文并荣获数项国家版权局技术专利。




【荣誉展示】

王兵_03 (1).jpg


【技术介绍】

祛瘀生新疗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,是集王氏刺络祛瘀法(点刺、巨刺、缪刺、挑痧、割治)、宫廷经穴手法以及硫朱片灸瘀生新法(天灸、艾灸、古青盐灸、热敷、药敷、脐敷、穴贴)于一体的调理疗法,至今已有三百年的传承历史。

此疗法源于清代著名医家王维德(字洪绪)的“气血热而毒滞;气血寒而毒凝”理论。王维德以开腠理为治,强调“风寒湿三气杂至,合而为痹”,他认为风湿寒气侵入人体之后会长期滞留肌肉、关节或脏腑内,引起诸如头痛、失眠、胸闷、咳喘、胃痛、痛经、肌肉关节痛等症状,这些寒症均可通过经穴揉筋或硫朱灸得到缓解改善。


【案例展示】

病例1:陈颖侠,女,46岁。

【症状】头痛,见风加剧。

【病史】3年前有轻微偏头痛,

【诊断】风寒头痛病,属于风寒侵犯型,其特点为头痛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或轻或重,风重者,游走串痛,遇风加重。寒重者,固定性剧痛,遇寒冷加重。

【调理方法】采用刺络疗法,取人中穴或四五穴、曲池穴入针,针后一段时间内患者头部会出现发凉、冒汗等现象,待出汗停止,头痛便能得到缓解。

二诊:症状明显转好,继续用压灸法对百会、至阳穴进行施灸。

三诊:症状基本消失。

 

病例2:袁敬,女25岁。 

【症状】肋间部位出现水泡,持续疼痛一周。

【病史】平时工作忙,心情不佳,且饮食比较肥甘厚腻,一周前出现腰部灼痛,有水泡,确认为带状疱疹,服用阿昔洛韦效果不明显。

【诊断】蛇串疮(疱疹)

【调理方法】三棱针点刺(三龙穴“眼、头、尾”,三商穴“少中老”)刺血见珠,以“龙胆汤”辩证加减。

二诊:疱疹基本消失。

 

病例3:李连祥,男,65岁。

【症状】近一年来腰部不能沾衣,触之即痛,有时咳嗽也痛。

晚上疼痛加剧,需服止痛药才能入睡。

【诊断】火毒蕴积,肝气郁结。

【调理方法】在痛处(点刺放血针法)以新血润养神经,配足三里、阳陵泉健脾胃;血海,太冲活血,疏肝解郁;以气海、关元(气血双补)润养络脉。

二诊:晚上可以入睡,沾衣虽仍有痛感、但能承受得住。

三诊:症状基本消失,恢复正常生活。

 

病例4:曹曙芹,女,徐州人。  

【症状】腰痛,自腰部沿下肢窜痛,沉重酸痛。

【诊断】腰腿痛(坐骨神经痛) 。

【病因】外受寒湿,闭阻经络,气血不通,筋脉失养。

【调理方法】采用“沿膜刺法”将1.5毫针刺入8分,沿骨膜贴入,提插,1分钟即可缓解疼痛。

二诊:继续之前针刺法,同时配合三木汤外敷。

三诊:症状大大缓解,腰痛感基本消失。

 

病例5:焦统计,男,73岁。

【症状】头皮瘙痒,持续 3-4年,多地求医无果。

【诊断】隐疹(风疹)

【病因】脾失健运,水湿内停,日久化热。

【调理方法】耳屏割治,大椎尺泽外加局部点刺。

二诊:继续上述方法,气血海分采补法,达到补气养血。

三诊:瘙痒症状大大减轻。

 

病例6:一位张姓工人师傅,年过六旬,肘骨痛多年,四处求医不见起效。起初他害怕扎针,后在王兵的劝说下接受了针刺放血法。针对张师傅的病情,王兵选择先针后灸的方法来进行调理,第三次会诊时他在患者的痛点上灸了三片硫朱艾片,并叮嘱其要多吃羊肉,痕发烂后才能见效。果然,在身上的灸痕发烂结疤后,张师傅的肘骨就不疼了。
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@ 2005-2020 中民瑞康健康产业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. 中医药原创技术分会备案序号: 京ICP备15046755号-9